首頁>軸承新聞>國內汽車軸承市場競爭加劇 |
國內汽車軸承市場競爭加劇
2006-9-26 9:10:38 中國汽車報
最近,我國的軸承市場很不平靜。
跨國軸承公司對我國骨干軸承生產企業進行的一系列收購行為,以及國內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使國內汽車軸承市場的結構和競爭格局變得撲朔迷離。與此同時,跨國軸承公司在華的投資步伐不斷加快,新的合資企業一個接一個。
近日,全球最大的軸承制造商SKF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全球董事會會議。在SKF全球董事會召開期間,兩家新的合資企業又相繼開工,SKF在中國投資的企業由6家增加到8家。
我國是全球第四大軸承市場,也是主要的軸承生產國,世界八大跨國軸承公司都已在我國合資或獨資設廠,國內競爭國際化成為我國軸承市場競爭的主要特點。在合資和并購的過程中,我國軸承行業正一步步地被納入世界軸承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中占據什么位置,起決定作用的是技術和資本實力。從現有情況看,技術實力對市場劃分所起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SKF的總裁兼CEO強斯頓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客戶對我們的要求已經與世界同步”。這個變化為SKF以及其他跨國軸承公司快速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機遇。
近幾年,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猛,轎車行業推出新車型的速度一年比一年快,全球很多最新的車型登陸我國市場,轎車行業對國內零部件行業的要求也提高到了產品和研發要“與世界同步”。可是,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滯后于整車發展,無法滿足轎車生產企業的需求,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很快被擁有先進技術和產品的跨國軸承公司占據了。
以轎車輪轂軸承為例, 2005年我國轎車產量在280萬輛左右,當年上市的新車有120多種。其中,中高級轎車更是扎堆上市。所需的第一、第二代轎車輪轂軸承大部分由外商合資或獨資企業提供。SKF在我國的工廠不僅為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東風神龍、上海通用、長安福特等配套,還為我國自主品牌轎車(華晨、奇瑞、長安等)配套。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先進技術和產品的跨國公司很輕松地進入到國內市場,并且占據了中高檔轎車的配套市場。
逐步實現單元化、模塊化,是汽車軸承產品的發展趨勢。今年,SKF位于上海嘉定的新工廠即將開業,一條可以生產第三代輪轂軸承單元的生產線已經安裝完畢。據斯凱孚汽車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鷹劍介紹,除了生產第三代輪轂軸承單元,任何SKF的新產品都有可能在新工廠生產。新工廠不僅注重產能的提高,而且增加新技術、新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應用。
依靠強大的技術實力,SKF已經開始著手進軍中國的商用汽車市場。
面對跨國軸承生產商咄咄逼人的態勢,我國自主品牌軸承生產企業不甘于退守中低端市場,不再單獨追求生產能力的提高,而是加緊在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和轉變行業經濟增長方式上下功夫。
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公司(國內骨干汽車軸承生產企業)轎車軸承分廠今年開始批量生產,最近一筆訂貨數量高達10萬套,具備了為富康、捷達、北京現代、奇瑞、夏利、藍鳥等眾多車型生產軸承的技術實力,轎車軸承正在成為襄軸新的經濟增長點。萬向集團已經形成了第三代輪轂單元的大批量生產能力,并且實現了為國際國內多家轎車和國內各大微型車廠配套。洛軸集團的轎車輪轂軸承項目、LYC大型重載軸承技改項目成為今年洛陽市的重點投資項目。
跨國軸承生產商搶占我國軸承中高端市場,我國企業在面臨巨大壓力的同時也面臨機遇。
為了降低成本,跨國軸承生產商在我國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培養了一批本土供應商,并把一些技術轉移過來。據介紹,當前, SKF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已經全部實現本土化,即將建立的SKF上海嘉定新工廠也將很快實現100%本土化采購。不僅如此,SKF還把從中國本土企業采購的產品出口到國外。
據有關專家分析,對于我國汽車軸承生產企業來說,自主創新應該更多地提倡走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道路,因為技術的發展是和經驗的積累成正比的,通過合資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有利于我國軸承行業由大變強。
我國汽車軸承市場的爭奪還遠沒有結束,在中國中高檔轎車市場占據優勢的合資和獨資企業,已經關注國內商用汽車市場;而我國自主品牌汽車軸承生產企業也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一步一步地進軍轎車軸承市場。可以預見,中國軸承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情況將更為復雜。
不過,冷眼靜觀中國軸承市場的這場博弈,其結果有兩個:一是中國的軸承市場將會越做越大,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會逐步增強;二是中國本土企業的技術實力會在競爭中有新的躍升。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軸承工業協會聯合攻關推動行業發展 □襄陽軸承:市場上行通道打開 預期利好 □“雙明軸承”勇闖世界高端商場 □軸承產業邁向高端產業發展有望突破 □臨西:“五大工程”推進軸承工業高質量開展 |
上一篇:鄂州搗毀八個售假點合力保護知名軸承品牌
下一編:洛陽軸承將公告破產 浙江天馬欲收購所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