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軸承新聞>"十一五"我國軸承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
"十一五"我國軸承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中國軸承網 發布時間:2007/03/23
(1)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內資企業生存與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由于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國加入WTO和世界制造業向中國轉移,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這種局面一方面為我國軸承工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國軸承工業直面嚴峻的挑戰形勢,機遇是有條件的,挑戰是無條件的,目前是挑戰大于機遇。世界著名公司加快搶攤中國市場的步伐。SKF、INA(含FAG)、TIMKEN(含TORRINGTON)、NSK、KOYO、NTN、NMB和NACHI等八大軸承工業公司在中國境內已陸續建立了30多家軸承成品生產企業,現在的發展趨勢是一方面已建立的合資、獨資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加快實施人員和采購本土化,使得我國軸承行業中內資企業原有的比較優勢不復存在。另一方面,加緊深入到我國軸承行業的核心層企業尋找合作伙伴,由以生產中小型球軸承為主向高端產品進發,占領技術制高點,意圖控制中國高端產品市場。有的還在我國建設研發中心,把合資或獨資企業作為跨國軸承公司的一個車間。對于我國內資軸承企業來說,這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和同一層面上的競爭,給我們應對嚴峻的挑戰增加難度。
(2)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已形成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哈、瓦、洛等大型國有企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繼續發揮中國軸承工業脊梁的作用。集中于浙江、江蘇一帶的眾多的民營和私營企業得益于自身靈活的經營機制,市場經濟公平的競爭環境,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和地處沿海的有利條件,異軍突起,企業規模和水平迅速提高。已成為軸承行業的又一支生力軍。同時,世界各大軸承公司相繼進入中國,建立合資或獨資企業。由此,我國軸承行業經濟成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目前,按銷售額計算,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約占33%。民營和私營企業約占48%,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約占19%。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已形成。
(3)行業實力增強,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軸承行業一直保持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據國家統計局年報,2004年全國軸承行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非公有企業已達927個,2003年全行業軸承產量41億套,軸承銷售收入392億元,我國軸承銷售額已躍居世界第4位,成為世界軸承生產大國。尤其是微型、小型深溝球軸承已成為世界上產能最大的國家,近十年來,我國軸承出口呈逐年平穩增長的態勢。
出口年平均增長17.3%。2004年出口創匯額達11.4億美元,占全行業的銷售額的20%左右,在國際軸承貿易中取得5%的份額。出口已經成為拉動軸承工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行業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已經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
(4)主機工業的快速發展為軸承工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
“十五”前三年,機械工業各主機行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對軸承需求量大的汽車、轎車、摩托車、農用車、電機、計算機、家用電器、自動化辦公機械等主機行業的高速發展,為軸承工業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同時由于主機的性能、壽命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對軸承產品的精度,性能和壽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將促進軸承工業的技術進步。
(5)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將促進軸承工業發展
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大江大河環境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實施,對成套施工設備和工程裝備將有一個較大需求,相應也會帶動和促進軸承工業的發展。
推薦給朋友 評論 關閉窗口
推薦信息 |
□INA軸承燒傷故障及解決方法 □我國高端軸承將來開展前景寬廣 □石市一起計算機網絡域名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2011第六屆山東國際軸承及專用裝備展覽會火爆招商中! □拌和機“咬”住工人腿 消防拆開軸承救傷者 |
上一篇:工商查獲多套假冒汽車軸承
下一編:06年中國軸承業決策分析研究報告